找到相关内容6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

    崇尚简易,故修学次第不甚严格完备。学佛者往往一入门便参禅、念佛,忽略了初入门必先修习的培植信根、思经教、发心、持戒、做人等,因而易生因地不真、戒基不固等弊端。或者忽视世间法,注重死后的生活;或者把...正见(思慧)而起正信,依正见而修戒定,但最后仍以(现)证慧而得解脱。所谓“先知法住智,后知涅槃智”是。佛教不离禅定,不执着于禅定,在定与慧的关系上,更强调正见与智慧的作用。但佛教的“见”、“慧”是在定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4638989.html
  • 金刚经的重点与精神

    则属智慧资粮。有了这些资粮,才有可能对般若法门产生信仰。  又持戒修福乃至思经教,都可以摄入善根的范畴。善根是接受佛法的基础,从佛法看世间,万法各有因缘:所谓搞文学者要有文学的根基,搞哲学者要有哲学的...  金刚经的重点与精神  不 著  【续上期】  发菩提心与行菩萨道  《金刚经》听众虽然是以须菩提为首的千二百五十声众,但佛陀在讲经时,却似乎是对著菩萨说的,所以《金刚经》体现的是菩萨道精神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2656865.html
  • 僧伽的资格考量

    ,又称三无漏学,是佛法基本修学项目。同时,也是每个僧人必备的修养。要完善僧格就必须持戒,要安住身心就必须修定,要树立正见就必须思经教。但在汉传佛教中,将律定为一宗,将禅定为一宗。无形中使一些人误以为...有这么多老师给你们上课,时间一久,听得就没什么感觉了。法,也就是听听而已,很难落实到心行上。而对于那些普通信众,平日很难有法机会,对法的渴求也很难得到满足,偶尔听到平日仰慕的法师说法,就会久旱逢甘...

    济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867633.html
  • “人间佛教与专业伦理”学术会议纪实

    转机。   四、试为提出导师评论中国佛教的二大轴线:   (一)从“大乘菩萨正常道之立场”评论中国佛教之偏失   (二)对于中国佛教不重视“四预流支”思经教之道次第,评论其偏失。   接著徐弢...静静地在想,这些人所做的一切,固然受到佛教的感召,但这已不纯粹是解脱道吧?里面有入世佛教的理想。可是,入世佛教要踏入关怀众生的层面,那与声佛教是完全不同的风光。包括思想的转折、修行的步骤,那一整套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2388636.html
  • 建构人间佛教的修行蓝图——谈人间佛教的内修与外弘

    情这“小三关”的考验。“注意‘信心坚强’,‘戒行清净’,以念诵、忏悔等来培养宗教情操,而将自己安立于僧团中,安立于思经教的慧学中,不求速成,以待时节因缘,……。”[20]如此,久而久之,道业卒能有成。...依人身自力觉证智慧的宗教。从一个愚痴无凡夫,经由对佛陀教法的信、解、行,而终于证得与佛同样的正遍觉,这也就是学佛、成佛的始终历程。从人而菩萨.佛——由人发心学菩萨行,由学菩萨行而成佛,此即人间佛教...

    传道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890904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四十二)

    念佛的人是真正有福分的人。   其实,每个人对于净土法门的认识越深、越广,对于阿弥陀佛的胜解、感恩、诚信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。之后欢喜心、踊跃心、善心等等自然就会出生。所以,思经教有很大的利益。比如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30935325731.html
  • 佛教在当代社会——与王力雄的对谈

    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修学佛法,非常重视正见和如实见,无明使人类无始以来沉溺在生死流转中,要改变自己的命运,首先就要改变对生命的错误认识,思经教、树立正见就是使我们通达真理的基础,修行中的见道位便是...

    济群 法师

    |文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0730413883.html
  • 《十善业道经》的启示

    。不思经教也就没有正见,没有佛法的智慧去观照、去指导你的人生,这样一来,你的修行还能相应吗?真正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,要有一个前提,就是万缘放下。实际上,一个人要做到万缘放下,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...:佛教的经典很多,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《普贤行愿品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地藏经》、《弥陀经》等,都是人们喜乐诵的。为什么要选择讲《十善业道经》呢?因为这部经典是所有经典中,最根本的一部经典。也就是说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济群|因果|十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425309935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的现代意义

    才有可能对般若法门产生信仰。   又持戒修福乃至思经教,都可以摄入善根的范畴。善根是接受佛法的基础,从佛法看世间,万法各有因缘:所谓搞文学者要有文学的根基,搞哲学者要有哲学的根基,搞音乐者要有音乐...后,后五百岁,有持戒修福者,于此章句,能生信心,以此为实,当知是人,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,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,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净信者,须菩提,如来悉知悉见,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。】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金刚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2335125667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唯识学九个重点问题

    意为相应,即自心与三乘境行果相应。瑜伽师,则是追求解脱、其心能与三乘境行果相应者。地,为修行过程,即三乘修学的次第及位次。   “止观”是帮助我们与三乘境行果相应的手段。通过思经教、如理思惟,...功德未生,是亦住入大乘。若何时与菩提心舍离,则纵有能达空性等功德,亦是堕入声等地,退失大乘。此众多大乘教之所说,理亦成也。是故大乘者,以菩提心之有无而作进退。”明确告诉我们:菩提心乃判断是否大乘佛子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唯识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08230832259.html